本文共 155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5 分钟。
去中心化身份(Decentralized Identity, DID)作为区块链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,虽然在热度上不如一些现象级技术如跨链、DeFi等,但其潜在价值却不容忽视。微软等大厂对DID的布局,实际上也在向我们发起一种暗示。
中心化身份系统的本质是,用户的身份数据掌控在中心化机构手中。这种模式在现有的ICANN管理域名、PKI系统中的CA证书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然而,这种体系存在两个核心问题: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**联盟身份(Federated Identity)**应运而生。微软于1999年提出的联盟身份体系为用户提供了身份的可移植性,使得如今大多数网站都能支持第三方登录(如微信、QQ、新浪微博等)。随后,身份系统逐渐向去中心化方向发展,诸如OpenID等标准的提出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程。
尽管DID目前在区块链领域仍处于冷门状态,但其潜在价值不容忽视。微软的布局或许正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。
W3C的DID标准为去中心化身份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,主要包括以下要素:
值得注意的是,DID文档中不包含用户的真实信息,身份验证需要依赖可验证声明(Verifiable Claims,VC)。
VC是DID体系的核心价值所在。VC类似于数字签名,需要通过一个体系进行支持。以下是VC体系的主要参与者:
IV验证用户的方法是:通过Holder的DID文档中的公钥验证其签名的合法性,类似于区块链上的交易签名。
uPort是一款专为去中心化应用(DApp)设计的工具和协议集合,旨在降低用户使用DApp的门槛。以下是其核心特点:
目前支持uPort的DApp数量相对较少,这与DID在区块链行业仍处于萌芽阶段有关。W3C的DID标准目前也尚未完全成熟(当前版本为v0.13),因此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自定义方案。
DID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够真正让用户掌控自己的身份数据,同时实现跨平台的身份互通性。尽管当前DID在应用场景和标准化程度上仍有待提升,但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。uPort等项目的探索,为这一方向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,也为DID技术的落地奠定了基础。
转载地址:http://sspez.baihongyu.com/